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President or Chairman
Heiliger Stuhl/Sancta Sedes
Paul III.
教宗保禄三世(拉丁语:Paulus PP. III;1468年2月29日—1549年11月10日)原名亚历山大·法尔内塞(Alessandro Farnese),1534年10月13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11月3日即位至1549年11月10日为止。[1]他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逐出教会,推动反宗教改革运动,创立耶稣会,召开特伦特宗教会议。
Pius IX.
真福教宗庇护九世(拉丁语:Beatus Pius PP. IX;1792年5月13日—1878年2月7日)本名若望·玛利亚·马斯塔伊·费雷提(意大利语:Giovanni Maria Mastai-Ferretti),1846年6月16日至1878年担任天主教教皇。庇护九世在天主教历史上在位长达31年,仅次于天主教传说中首任罗马主教伯多禄的34年,是在位期间第二长的教宗。
Pius XII.
教宗庇护十二世(拉丁语:Venerabilis Pius PP. XII;1876年3月2日—1958年10月9日)原名安日纳·玛利亚·若瑟·若望·派契利(意大利语:Eugenio Maria Giuseppe Giovanni Pacelli),天主教会第260任教宗(1939年3月2日-1958年10月9日)。曾任驻巴伐利亚大使(1917一1920)和驻普鲁士大使(1920一1940)、国务枢机卿(1930年2月9日–1939年2月10日)。他于2009年12月19日获列为可敬者。
Papst Franziskus I
方济各(拉丁语:Franciscus、意大利语:Francesco、西班牙语:Francisco;1936年12月17日—),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西班牙语:Jorge Mario Bergoglio),耶稣会会士,意大利裔阿根廷人,能说流利的拉丁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1]。1958年加入耶稣会,1969年晋铎,1997年晋牧任布宜诺斯艾利斯总教区总主教,并在2001年由时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册封为枢机。他在2013年3月13日获选为教宗,成为首位出身于拉丁美洲、南半球与耶稣会的教宗,也是继额我略三世后1282年以来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宗。
Benedikt XVI.
本笃十六世(拉丁语:Benedictus XVI;意大利语:Benedetto XVI;德语:Benedikt XVI;1927年4月16日—2022年12月31日)是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本名若瑟·类思·拉青格(德语: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拉丁语: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当选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2013年2月28日辞职。通晓十种语言,就任教宗前为德国籍枢机,由教宗保禄六世擢升,是第八位德国籍教宗。
Leo XIII.
教宗良十三世 (拉丁语:Leo PP. XIII;1810年3月2日—1903年7月20日)本名云先·若亚敬·辣法耳·类斯·佩西(意大利语:Vincenzo Gioacchino Raffaele Luigi Pecci),于1878年2月20日至1903年7月20日出任教宗。
Leo X.
教宗良十世(拉丁语:Leo PP. X;1475年12月11日—1521年12月1日)原名若望·迪·洛伦佐·德·美第奇(Giovanni di Lorenzo de' Medici),1513年3月11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3月19日即位至逝世为止。[1]良十世生于佛罗伦斯共和国,为洛伦佐·德·美第奇次子,早年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统治者。
Leo XIV.
教宗利奥十四世(拉丁语:Leo XIV),本名罗伯·方济各·普雷沃斯特(英语:Robert Francis Prevost,1955年9月14日—)是天主教会第267任教宗,为美国籍圣奥古斯丁修道会士,自2023年起担任圣座主教部部长及宗座拉丁美洲委员会主席。在此之前他于2015年至2023年期间担任秘鲁奇克拉约教区的主教,并在2001年至2013年期间担任圣奥古斯丁修道会的总会长。 于2025年5月8日,枢机主教秘密会议第四轮当选方济各继任者成为教宗,圣号利奥十四世。
Johannes XXIII.
教宗圣若望二十三世(拉丁语:Sanctus Ioannes PP. XXIII;1881年11月25日—1963年6月3日)原名安杰洛·若瑟·龙嘉利(意大利语:Angelo Giuseppe Roncalli);于1958年10月8日至1963年6月3日出任教宗,是历代教宗中颇受敬重的一位。曾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提倡“清廉教会”,1963年4月发布著名教宗通谕《和平于世》。
Heiliger Stuhl/Sancta Sedes
圣座(拉丁语:Sancta Sedes;意大利语:Santa Sede;拉丁语发音:[ˈsaŋkta ˈsedes])是罗马主教(即教宗)的教务职权,也是天主教会内超乎众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就此,从外交上和其他方面而言,圣座之言行代表了整个天主教会,也获国际法的其他主体视为主权实体,由教宗领导,可与其缔结外交关系。其行政机构统称为罗马教廷(中文常直称为“教廷”),为天主教会的运行和达到其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并提供所需的组织保障。 由于圣座的所在地及现今之主权管辖范围为梵蒂冈城国,各界常以“梵蒂冈”代称圣座;但严格来说,圣座不同于梵蒂冈城国,后者迟至1929年方才出现,而圣座的历史可远溯至基督教会发展早期。在国际关系中,各国大使不是获梵蒂冈城国而是获圣座所接受;圣座向各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外交代表处或使节,是代表圣座而非所谓梵蒂冈城国。
Innozenz III.
教宗英诺森三世(拉丁语:Innocentius PP. III;约1161年—1216年7月16日)本名塞尼伯爵罗塔里奥(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他于1198年1月8日当选教宗,同年2月22日即位至1216年7月16日为止。他在位的时候,中世纪的圣座权威与影响到达登峰造极的状态。他声称教宗对于欧洲所有国王来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即可毫不犹豫地开除君王的教籍。特别号召十字军东及召开四次拉特兰会议 ,成功让当时教会权势走至巅峰。同时英诺森三世完成增加教宗权力的最后工作,在其工作及改革以后,圣座的结构坚固不摇,直到十三世纪的尽头。
Johannes Paul II
若望保禄二世(拉丁语:Ioannes Paulus II,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是天主教会第264任教宗,本名嘉禄·若瑟·沃伊蒂瓦(波兰语:Karol Józef Wojtyła,国际音标:[ˈkarɔl ˈjuzef vɔjˈtɨwa]),波兰出身,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是首位波兰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离世后近五百年来第一位非意大利人出身的教宗。